繼“8.24”網貸行業監管新規一周年到來之際,行業已發生諸多變化。網貸監管細則下發之后,通過“借貸金額余額上限”這一硬性禁止條例,大額標的模式被監管部門至于否定。此前有多家平臺通過與金交所合作來規避操作違規風險,但由于頻頻被爆雷,也被監管部門勒令停止該模式。而近日爆出最令人驚訝的消息莫過于網貸行業大額標的領跑者——紅嶺創投宣布在三年內清盤,退出網貸行業。
國匯財富總裁軒海成先生
國匯財富總裁軒海成認為“船大難掉頭”, “大單模式”已經不符合監管的要求,而且容易產生諸多難以把控的風險。“監管層面上,最新的監管政策要求單個自然人在同一網貸平臺的借款金額不超過20萬元,法人不超過100萬元。這樣一來,‘大單模式’立刻就走不通了。而且動輒數千萬元,甚至會有過億元的標的出現,如果一旦發生壞賬,不僅平臺全年利潤將打水漂,投資人的出借本金都有可能付之東流。
國匯財富總裁軒海成表示,大額標之所以被嚴防死守,第一點是監管部門把網貸平臺定位為普惠金融業務,即小額分散的模式,由此來補充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死角,大額標的明顯跳出了監管定位允許的范圍;第二點是,當前金融風險嚴治范圍中包含對影子銀行的管控,而大額標的是網貸平臺與傳統金融機構和影子銀行發生聯系的潛在紐帶,監管自然要首先切斷這一紐帶,堵死這一規避出口。
相比于其他的金融業態,國內P2P企業的盈利狀況堪憂,“無法自我造血,靠平臺自身賺錢”,從輸血式平臺向造血式平臺的改變是幾乎所有互聯網平臺面臨的問題。
關停、轉型,業內的標桿性平臺都在虧損,互聯網金融究竟能不能賺錢?“互聯網金融業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資產端的匱乏,下游資產業務公司的不規范。”軒海成認為,很多平臺自身缺乏獲得優質資產的能力,只能與資產管理公司等代理機構進行合作,而由于部分資產管理公司的不規范,行業資質參差不齊,大批量的不良資產借此流入網貸行業市場,而風控建設不完善的平臺更是無法控制壞賬的發生。由此監管層在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加強監管的同時,也應該對其上下游公司加強管控。
國匯財富官網:www.ghcaif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