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網|自由貿易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資訊 » 正文

尿液檢測新三大常規:尿干化學+尿沉渣+翹華醫療尿生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4-11  瀏覽次數:24
核心提示:助推尿檢數字化 標準化進程尿液檢測是臨床實驗室三大常規檢查項目之一,是泌尿系統疾病診斷、療效觀察及預后的重要常規檢查項目
助推尿檢數字化 標準化進程

尿液檢測是臨床實驗室三大常規檢查項目之一,是泌尿系統疾病診斷、療效觀察及預后的重要常規檢查項目,也可以間接反映全身代謝性及循環等系統的功能。隨著臨床對快速、準確的尿液檢測需求日益增長,實驗室亟需通過標準化、自動化、數字化建設來擴充工作產能,提升檢測效率和質量控制水平。

尿干化學          

尿常規是臨床檢驗檢測頻率最高的項目之一,其尿干化學是利用干化學試帶的方法對尿液進行定性和半定量檢測,對泌尿系統疾病、肝膽疾病、糖尿病等疾病進行輔助診斷與療效觀察,對安全用藥進行監護,以及評估健康狀態。

1、檢測參數:

目前常用的檢測參數主要包括:酸堿度、蛋白質、葡萄糖、酮體、膽紅素、尿膽原、紅細胞或血紅蛋白、亞硝酸鹽、白細胞、比重、維生素C等。                               

2、臨床應用:

項目

臨床應用

pH

了解體內酸堿平衡,監測泌尿系統患者臨床用藥,監測尿pH對試帶其他膜塊影響

比重

了解尿中可溶性固體物質的濃度,連續檢測可判斷腎的濃縮和稀釋功能

尿糖

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及其他相關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監測

蛋白質

腎臟疾病及其他相關疾病的診治療和預后判斷等

酮體

判斷糖代謝障礙、脂肪不完全氧化。試帶只檢測乙酰乙酸和丙酮,不能檢測β-羥丁酸

膽紅素與尿膽原

肝臟、膽道疾病及其他相關疾病的診療監測,對黃疸的鑒別有特殊意義

隱血

腎臟、泌尿道疾病及其他相關疾病的診療

亞硝酸鹽

尿亞硝酸鹽檢測是尿路細菌感染的快速篩檢試驗

白細胞

腎臟、泌尿道疾病的診療效判斷

維生素C

尿液維生素C對血紅蛋白、膽紅素、葡萄糖及亞硝酸鹽可產生嚴重的負干擾。因此,檢測維生素C的作用在于保證其他檢測項目結果的準確性,防止假陽性或假陰性

3、優、缺點

優點:尿試帶干化學檢測主要優點是檢測標本用量少、 速度快、 項目多、 重復性好、 準確性較高, 適用于大批量尿標本篩檢。

缺點:不能替代病理性尿標本的顯微鏡檢查; 對白細胞、 管型和結晶的檢測屬于間接檢測, 很難判斷尿紅細胞形態特征;尿蛋白以清蛋白為主, 對球蛋白不敏感, 故不適用腎病患者;易受藥物、 外源性物質或人為因素等干擾, 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 亞硝酸鹽檢查只能檢出有亞硝鹽還原酶的細菌; 多聯試帶保存和使用要求高;多聯試帶保存和使用要求高。

尿沉渣                               

尿沉渣是尿液中的有形狀成分,它是用顯微鏡自動成像和軟件識別,人工輔助標識的方法檢驗,包括細胞、管型、結晶、細菌、精子等各種有形成分。                                  臨床意義                             

1.紅細胞大于3個/高倍鏡視野即為鏡下血尿。增多見于泌尿系統的炎癥、腫瘤、結石性等疾病。如以形態異常的紅細胞為主,提示腎性疾病;但也見于全身性疾病,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系統性紅斑狼瘡等,以及泌尿系統鄰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盆腔炎等。攝入別瞟醇、抗凝劑、環磷酰胺、青霉素、磺胺類藥等藥物也可有紅細胞增多。

2.白細胞大于5個/高倍鏡視野即為鏡下膿尿。增多主要見于泌尿系統的感染,尤其是急性腎盂腎炎、泌尿道結石、膀胱炎等;也可見于泌尿系統臨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陰道炎、盆腔炎等。

3.上皮細胞腎實質損害時,如腎小球腎炎,可見較多的腎小管上皮細胞;泌尿系統炎癥時,可見較多鱗狀上皮細胞、移行上皮細胞。

4.管型出現管型表示腎實質損害,見于急性或慢性腎小球腎炎、腎功能衰竭等。出現紅細胞管型,特別有助于證明腎性出血。出現白細胞管型,特別有助于腎盂腎炎與膀胱炎鑒別,后者為陰性。顆粒管型、蠟樣管型的出現進一步表明腎疾病的惡化或進入晚期。脂肪管型多見于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炎等。如攝入卡那霉素、兩性霉素B、頭孢菌素等藥物,尿液中可出現管型。

5.結晶生理性結晶常見的有草酸鈣、尿酸、磷酸銨鎂結晶。病理性結晶主要有胱氨酸結晶、亮氨酸結晶、酪氨酸結晶、膽固醇結晶、放射造影劑結晶、磺胺類藥物結晶、阿司匹林結晶、磺基水楊酸結晶等。                                  

正常值                                                           

正常值是紅細胞<3個/高倍視野,白細胞<5個/高倍視野。                                

檢查注意事項                         

患者采尿后應該迅速地進行鏡檢,否則放置時間過長長,如果是低張尿可出現溶血;如果是高張尿有可能現脫水而使紅細胞形狀發生變化;如果是堿性尿可使血細胞成分和管型崩壞,影響檢驗的準確性。

翹華醫療尿生化                              

尿生化是通過對尿液中微量蛋白、酶類的定量檢測,可以為臨床醫生提供腎臟具體哪個部位可能出現了疾病的具體指標。尿液分析是評估健康、疾病狀態,尤其是判斷腎臟疾病的一種常用且不可取代的檢查項目,是臨床實驗室最常用的檢查項目之一。 尿生化檢測包含蛋白尿全定量、ACR和尿碘。             

ACR                                  

ACR是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的比值,是早期腎病篩查指標以及慢性腎病的診斷和分期標準,同時ACR可替代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并作為蛋白尿的分期標準。

尿微量白蛋白測定反映早期腎病、腎損傷情況,白蛋白是重要的血漿蛋白質之一,在正常情況下,白蛋白的分子量大,不能越過腎小球基膜,因此,在健康人尿液中僅含有濃度很低的白蛋白,具體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過20mg,所以又被稱為“尿微量白蛋白檢查”。 美國腎臟病協會的腎臟病教育計劃將尿微量白蛋白(MA)作為腎臟病早期篩查及診斷的重要指標。

尿肌酐主要來自血液,經由腎小球過濾后隨尿液排除體外,腎小管基本不吸收且排出很少。尿肌酐的測定是輔助評價腎臟功能的必要指標,尿肌酐和尿蛋白的排泄受相同內環境因素的影響,隨機測定尿微量白蛋白(MA)/尿肌酐(CRE)值與24小時蛋白尿的臨床意義具有良好的相關性,能更方便準確的診斷出早期腎損傷。目前,臨床上用尿白蛋白的排泄率作為腎病分期指標,其中ACR為重要的臨床指標。

 

方法

需要檢測項目

正常值

早期腎病

進展期腎病

 

24小時尿蛋白定量

24小時尿量尿白蛋白濃度

<30mg/24h

30-300mg/24h

>300mg/24h

 

時段尿蛋白定量

特定時段尿量尿白蛋白濃度

<20μg/min

20-200μg/min

>300μg/min

 

隨機尿白蛋白定量(俗稱尿微)

俗稱尿白蛋白濃度

<20mg/L

20-200mg/L

>200mg/L

 

 ACR

隨機尿白蛋白濃度與尿肌酐濃度比值

<2.5mg/mmol或<30mg/g

2.5-25mg/mmol或30-300mg/g

>25mg/mmol或>300mg/g

 

 

 

 NKF(美國腎臟基金會)/ADA(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

糖尿病患者應該每年應常規進行糖尿病腎病篩查,Ⅰ型糖尿病在確診5年后進行篩查,Ⅱ型糖尿病確診后應立即開始篩查尿微量白蛋白與肌酐比值(ACR)、血清肌酐和eGFR(腎小球濾過率),3-6個月內進行3次ACR測定,至少2次ACR升高才能診斷。

相比于其他指標,ACR是檢測尿微量白蛋白更合理、優先的方法。兼顧準確性和方便性,自2002年以來,國際上有7家機構發布了有關尿白蛋白檢測臨床應用的10個指南,均提倡測定ACR。

尿碘

自然界中碘主要以I-、IO3-(三氧碘離子)形式存在,如碘鹽添加的是碘酸鉀,少量以有機結合形式存在,如碘油、碘蛋白、甲狀腺激素等。

每人每天需碘約100微克,人一生只需要6-8g碘,相當一平勺但不能一次服用,大量服用很快從尿液排出,必須每日補充。

碘是機體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成分,作用器官是甲狀腺。對人體來說,碘是生命元素。

碘在人體內的分布

人體內含碘: 20~50mg, 平均30mg, 相當于 0.5mg/kg 體重。

甲狀腺內含碘最多(8~15mg),相當于0.4mg/g, (男女均值)。

血液中含碘量為30~60μg/L, 與海水中碘量近似       

尿碘臨床應用

尿碘水平是評價人體碘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

尿碘檢測是評估碘缺乏?。↖DD)的指標。

尿碘檢測是甲狀腺疾病患者的常規檢查項目之一,測定尿碘有助于指導個體化補碘以減少普通人群甲狀腺疾病的發生率。

尿碘檢測也是評價孕婦孕早、中、晚期碘營養狀況的最佳時機,能夠正確指導不同孕期孕婦的合理碘攝入,從而為提高人口素質、最大限度地降低先天性弱智兒出生率提供保證。      碘過量和不足都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的危害,降低見于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小兒碘缺乏癥、小兒腸吸收不良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等;升高見于高碘性地方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炎以及服用碘劑過量者。


 蛋白全定量

尿蛋白定性檢測陽性或每日尿蛋白定量檢測大于150mg/24h尿,稱為蛋白尿。蛋白尿的出現不僅是腎臟損傷的標志性物質,而且被公認其本身對腎臟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大量蛋白尿可加重腎臟的病理性改變。因此,臨床上常需對患者24h內的尿液蛋白質總量進行定量,以幫助臨床做出診斷(腎小球性、腎小管性/抑或組織性蛋白尿等)、判斷腎臟的損傷情況及疾病的嚴重程度,并借此監測病情變化,制訂治療方案以及估計預后。目前尿蛋白定量臨床上多用24h尿液進行檢測,由于受尿量、留取方式及保存等因素的影響,常導致結果不甚準確,同時費時,給臨床醫生、患者和檢測帶來諸多不便。而尿蛋白定量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臨床的診斷和治療,為尋求一種簡單、方便而準確的尿蛋白定量檢測方法,采用一次性尿蛋白定量檢測即隨機尿蛋白/肌酐(Up/Ugcr)與24h尿蛋白(24Up)定量進行了比較。       

正常值     

兒童<40mg/24h。 成人20-80mg/24h。    

為了更好的得出準確的檢測結果,建議在使用傳統尿干化學檢測和鏡檢的同時配合尿生化檢驗(尿生化檢驗尿蛋白在1+以上呈陽性時,使用尿干化學檢測),另外在檢測過程中要注意樣本的保存并嚴格按照儀器操作方法及順序操作,以便更好的提高尿液檢驗的質量。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安市| 吉木萨尔县| 道真| 太仆寺旗| 汾阳市| 紫阳县| 兴仁县| 太仓市| 西和县| 布尔津县| 杂多县| 罗田县| 敦煌市| 扶沟县| 綦江县| 临夏县| 鄂伦春自治旗| 白城市| 静海县| 准格尔旗| 定西市| 华宁县| 潼南县| 隆回县| 鄂尔多斯市| 海原县| 嫩江县| 北安市| 安宁市| 罗定市| 鄱阳县| 卫辉市| 东阿县| 治多县| 永安市| 廉江市| 视频| 东方市| 林州市| 万盛区| 永宁县|